浪潮边缘计算:用户的最后一公里,有无限的市场潜能

一个属于边缘计算的大时代,正在呼啸而来。随着云计算模式的逐渐成熟,从云到边缘的统一布局,就开始了不断演进的步伐。

在云计算初期,很多人认为,终端的价值已经走到极限,通过网络所有的数据都会传输到云端处理和计算,再传回到用户的终端。可事实的发展却有些出乎意料,很多应用场景,对延时的要求非常严格,如果完全依赖云,势必会让效率降低。
最典型的如智能汽车等应用场景,无法做到数据传输到云端处理后再做出判断,而是需要让大量的实时数据,在边缘侧进行预先处理,这就是边缘计算的价值。

浪潮边缘计算事业部总经理孙波表示,“早在2017年,浪潮就预见到边缘计算的机会,并开始布局边缘计算的产品,到2020年时机成熟后,浪潮成立了边缘计算事业部,全面投入到边缘计算的发展中来。”

图片

云边协同,是边缘计算的市场潜能


事实上边缘计算蕴含的市场规模远比现在看到的要大得多。
Gartner在2019年的一项报告中有这样一项预测:2019年的企业数据有80%运行在本地、19%运行在公有云上,仅有1%运行在边缘。而到2025年,这个数据将会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仅有30%的数据还会运行在本地,运行于公有云的数据会增长到40%,而将有30%的数据会运行在边缘。
即便不考虑到数据本身的增量,仅从占比来看,边缘运行的数据也有至少30倍的增幅。这意味着什么?一个规模接近于公有云市场的巨大机遇,在向边缘计算招手。

实际上,边缘计算最早在2003年提出,甚至比2006年AWS推出公有云更早。但最初我们谈边缘计算通常在网络的层面去谈,直到公有云的成熟与发展,真正属于边缘计算的机会才姗姗来迟。
因为越来越多的应用跑在了云端,同时5G带来了数据量的大爆炸,很多具体的应用场景,对延时的要求会变得非常严格,这就需要边云协同的新模式,进而促进了边缘计算的发展。反之,边缘侧的需求增长也会拉动云侧的需求增长,云边协同实则带动了IT产业进入新一波增长期。
孙波也表示,边云协同会带来的一些新的挑战和新的技术趋势。“边缘设备的增加会带来边缘数据的增加,所以在边缘数据做处理的需求也会同步增长,这要求我们低时延和高带宽的网络下把云边协同打通。”
而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方向,则是边缘计算带来了数据决策权的重新分配。数据的决策正在从数据中心向边缘侧迁移,按照浪潮的预测,未来云端会负责20%的整合数据决策,端侧将占到20%,而边侧的决策占将高达60%。例如在智慧交通的场景中,每一个红绿灯可以基于交通路口信息做出自己的决策,而整条路的数据整合起来的决策则会在云端做出。 除此之外,智慧应用的不断演进,也在推动边缘计算的需求,如自动驾驶、智慧城市、智能家居等应用的快速发展都是边缘计算市场爆发的前兆。

图片

如何踩上边缘计算的时代节奏?
面对边缘计算澎湃的市场需求,聚焦于计算领域的浪潮,其实早有预先布局。2017年起,浪潮就投入研发边缘计算服务器,并将其分别放在几个不同的产品部门进行培育。
这几年的提前试水,让浪潮意识到边缘计算的挑战远比想象更为艰巨,如孙波所说,“尽管很多项目都可以称之为边缘计算,但其实每个客户的具体场景都是千差万别的,几乎没有一模一样的需求,每一个场景都需要对产品部署和解决方案进行定制。”

的确,数据中心产品已经形成了统一标准的生态,而边缘计算尚处于市场培育期,不仅市场上的玩家多种多样,百花齐放,边缘计算的产品也千差万别,兼容性较低。
正是看到了边缘计算的现状,浪潮决定成立边缘计算事业部,并集中投入资源,力求通过强有力的产品线布局,深入具体的场景需求,并积极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以此来推动边缘计算市场的健康发展。
知易行难,只有到具体的项目中,才看得到客户的痛点,孙波说,“在某个厂区运营的项目,需要进行大量的视频流实时推理,因为客户对功耗和噪声的高要求,就没有办法使用通用服务器来实现,这就形成了对边缘节点的需求。而在一些复杂的环境中,如油井、工厂、交通,具体场景不一样,即便是同样的产品,客户的需求也各不相同。”
因此,浪潮建立了丰富的产品线布局,包括边缘微中心、边缘服务器、便携AI服务器、边缘微服务器几大品类。
但另外一个新的问题来了,由于边缘计算的特殊性,每个客户都是项目型的机会,而浪潮要做到深入用户需求,除了全面的产品线,就必须要利用好合作伙伴的力量。“对于浪潮而言,合作伙伴对边缘计算的作用会越来越大,我们也在全力拓展和丰富合作伙伴的队伍。”

图片

浪潮要做好的三件事
事实上从浪潮的角度,多年聚焦于数据中心业务,聚焦计算力市场,已经积累了足够的产品化能力,这些经验对于推动边缘计算产品的标准化会起到关键的作用。

正是为了解决当下边缘计算落地的痛点,浪潮在今年的IPF上发布了新的一代的边缘微服务器产品EIS800,可提供高达100TOPS的边缘AI算力,有室内、室外和微中心三类计算节点形态,其中微中心节点支持桌面级和机柜级集中式部署,适用于智能制造、车路协同、智慧零售、智慧医疗、智慧物流等不同场景。 实际上EIS800是一个产品系列,而不是一个单一产品,相当于一整条产品线,浪潮还为其规划了三款计算节点和两种集中部署的微中心。

以场景为切入点看,首先对防水要求不高,且要求低噪声的人机共存环境,EIS800可以提供室内节点部署;其次,对于环境适应能力要求更高的场景,如室外的智慧交通等场景,EIS800还有室外节点可以选择;第三,对于有上架和集中部署需求的客户,微中心节点集成了高达100TOPS的灵活AI算力,以及多种IO扩展功能。不难发现,EIS800的发布其实相当于浪潮在边缘计算产品的“王牌”,是典型的旗舰产品。
据IDC最新公布的2020年中国边缘计算服务器市场数据显示,浪潮边缘服务器市占率达32%,位居第一。孙波表示,“浪潮相信边缘计算在未来将是指数级增长的市场,占领这个先机的也将占据领先优势。所以浪潮要做好三件事:第一,是从场景中抽取共性,把产品梳理得更清楚;第二,建立标准和生态,比如牵头国标拟定和参与很多行业标准的制定,帮助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第三继续强化生态合作,加大投入合作伙伴开拓,支持和联合推广。”
客观地说,边缘计算作为距离客户距离最近的最后一公里,它的潜力原本就被低估了。在现有的边缘计算产业中,也缺少真正意义上的领军者,浪潮对边缘计算的加码投入,势必会开发出市场的潜能。

文章只代表原作者观点,边缘云致力于打造独立、客观的资讯信息平台,转载请注明来源于边缘云信息平台。
分享到
长按二维码关注

参与讨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

边缘云生态研究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