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计算加速下沉,看这家算力龙头企业如何谋局落棋

  4月29日,IDC首次发布《IDC Market Glance:中国边缘基础设施, 2Q22》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边缘基础设施定义范畴下,报告明确了硬件、软件、服务等细分市场的构成与边界。

  根据IDC的分类,边缘硬件厂商的代表企业主要有联想、华为、中兴等企业;边缘软件厂商的代表企业主要有阿里云、腾讯云、百度云等;边缘服务商的代表企业除了亚马逊、微软等国际巨头之外,还有内容分发网络模式下的三大通讯运营商等。

  随着边缘基础设施规模与覆盖范围的不断提升和扩大,以及市场对于边缘计算在业务创新、流程优化等方面潜在价值的意识加深,边缘云正在成为整个IT解决方案市场最重要的增长引擎之一。

  算力下沉:从中心云到边缘云

  近年来,随着万物互联以及5G高带宽、低时延时代的到来,各类业务如车联网、工业控制、4K/8K、虚拟现实/增强现实(VR/AR)等所产生的数据量级呈现出爆炸式增长,这对计算设施的实时性、安全性和网络依赖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解决这些问题,国内外专家学者以及相关领域的龙头企业纷纷提出“边缘计算”这一新兴概念,即一种分布式的计算范式,包含了核心数据中心之外的基础设施、应用软件及各类服务,并尽可能地接近数据产生和使用的地方。

  基于“就近布置”原理,边缘计算被市场视为云计算的算力下沉。换言之,如果将云计算定义为整个计算机智能系统的“大脑”,那么边缘云的存在则相当于眼睛、耳朵、手脚等器官,通过协同互补发挥关键作用。

  在这种算力下沉的主流趋势下,少数头部硬科技企业早已在数年前,就开始有意识地将边缘服务纳入到自己的产品矩阵当中。

  联想作为全球领先的PC和高性能计算龙头企业,近年来,其在边缘计算方面持续深耕。不久前,联想边缘计算大脑Edge AI平台凭借创新的设计理念,获得了有着“工业设计奥斯卡”之称的德国红点设计大奖。

  作为联想大脑(包含训练、推理等多类别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Edge AI平台的核心优势主要体现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平台的算法运行在边缘设备或是设备周边的服务器上,使得处理的数据素材直接来源于设备本身或与设备相连的传感器,因此,所带来的价值点之一,就是设备可以在毫秒量级内快速响应,并做出独立决策。

  二是平台具备本地属性、自主学习等技术特征,这不仅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样本数据少、场景泛化难等应用“痛点”,还可以基于不同产业周期、结构等要素,满足其对敏捷连接、实时业务、数据优化、应用智能等方面的超高需求,实现边缘端算力的稳定输出。

  三是相比中心云的商业模式,边缘云的存在大大降低了需求端的费用开支,在解决人力成本的同时,实现了数据及算力管理上的降本增效,特别是隐私数据不会上传至公有云,能有效保障企业安全性。

  在算力+硬件组合配置方面,联想同样也走在了行业前列。

  强大的设备层之上,联想打造了边缘计算平台——LECP,支持运营商5G MEC及行业边缘应用的云化算力需要,能以计算存储网络全融合一体机形式快速交付、高可用安全运行,支持灵活智能扩容和极简远程运维。凭借这一集成技术创新,以及该技术在多个运营商和重要行业客户的边缘应用项目中试点商用,联想以边缘指数分87的成绩跻身由“边缘计算社区”发起的《2022中国边缘计算企业20强》榜单。

  与此同时,今年4月,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算网融合产业、标准推进委员会(CCSA TC621)联合发起的“EC Ready”项目中,凭借边缘一体机在各项指标下的优异表现,联想成功获得首批次“EC Ready 1.0证书”。这不仅标志着联想在边缘计算关键技术研究、标准体系建设及软硬件产品研发等方面愈发成熟,而且得到了国内权威机构的认可。此外,其边缘计算平台在工业互联网、车联网、远程医疗、企业园区、5G+MEC等多元场景的应用,也促进了边缘计算与重要产业端的融合。

  先发企业率先迎来红利期

  对于硬科技企业而言,某种层面上,探索更弹性化、更多元化、甚至是更普惠化的产品逻辑可能不难想到,真正的难题在于如何做到。想要实现高效、灵活的服务交付,需要背后的厂商在全栈技术层面平衡稳定,形成较为成熟的体系优势。

  这也是联想能够围绕边缘计算硬件、边缘计算平台、边缘应用三大核心维度,着力布局边缘计算的底气所在。

  在过去数十年科技创新和市场经验的沉淀下,联想在ICT领域已拥有高质量、高性能、全覆盖的算力硬件优势;同时,还具备了丰富的工业互联网、教育、零售等行业客户与经验,以及遍及全国的服务网络和深厚的行业客户关系。

  近年来,联想加速深耕以软件定义和云原生为代表的云计算、边缘计算,以及云网融合等新兴ICT技术,希望通过在技术领域中更深一层的探索和尝试,对服务进行迭代升级。

  边缘计算不断拓展“云计算”的边界,并逐步形成特有的“端-边-云”的产业格局,这也与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提到的“新IT战略”底层逻辑不谋而合——

  从智能物联网、智能基础设施和行业智能三个维度入手,建立了“端-边-云-网-智”的架构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推动千行百业的智能化转型。而边缘计算铺设面积的扩容,有望缩短各行业的转型周期。

  智能化时代的来临,以边缘计算为代表的创新技术进一步抬升了产业跃迁的可能性,但前提是,如何将“端-边-云-网-智”的能力准确输送到需求端的客户手中:“闭门造车”自然是要不得,要的是基于对需求端业务场景的理解,按需制定出不同层次的服务方案。

  拿联想边缘计算的应用来说——

  一方面,联想致力于助力电信运营商利用5G边缘计算赋能行业。具体而言,联想以边缘平台提供、核心技术支持、联合项目开发等灵活方式,支撑三大运营商实现5G商业化、赋能行业客户。

  例如,为运营商提供更实时的无线网络能力以及云原生服务应用管理,保障业务质量;以核心技术赋能运营商的自有边缘平台;与运营商合作打造5G商用示范项目等。

  另一方面,基于边缘计算技术,联想携手行业合作伙伴深入不同的场景,为客户的智能化转型提供丰富的应用支持。

  例如,面向园区的全景AR应用、面向仓库的基于高清摄像头的自动进出库应用、面向学校的基于VR虚拟实验室应用等。无论是自有边缘计算应用,还是第三方的边缘计算应用,都能够快速地接入到联想边缘计算平台,方便地获得动态优化的计算及网络资源赋能。

  按照既定的战略规划,未来,联想将依托已有的服务优势,继续加强边缘计算核心技术和解决方案的打造,加速赋能各行各业的智能化转型。

  写在最后

  Gartner预测,到2022年,边缘计算将成为所有数字业务的必要需求。2025年将有75%的数据产生在数据中心和云之外,并在边缘侧进行处理。边缘计算与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技术协同,成为国家新基建的核心所在。

  尽管眼下,边缘云服务主要用于满足广泛分布的视频播放需求,以及各类公共安全终端的数据处理、存储和传输需求,但从发展趋势可以看出,来自ICT厂商、云厂商、运营商、应用开发商、开源社区等不同阵营的力量,正在以不同的路线共同推动边缘计算的快速发展。

  随着智慧城市、游戏、自动驾驶、AR/VR、物业管理、工业制造等更多应用场景的放开,集中式云计算在带宽负载、网络延时、数据管理成本等方面,恐怕难以适应数据猛增和频繁交互的刚性需求,边缘计算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也将被进一步激发出来。

文章只代表原作者观点,边缘云致力于打造独立、客观的资讯信息平台,转载请注明来源于边缘云信息平台。
分享到
长按二维码关注

参与讨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

边缘云生态研究

关于我们